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中医药应用文本术语翻译规范和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10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高芸主持完成的全国科技名词委科研项目“中医药应用文本术语翻译规范和研究”(项目批准号为:YB2021021),最终成果为中医药应用文本术语语料库。课题组成员有:周恩、李晖、杨渝、杨星君、马白菊、张忆萍。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拓展中医药术语翻译规范的研究范畴。加强应用文本术语翻译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构建中医译学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克服以往术语翻译研究涉及文本类型有限、宏观层面分析不足的缺陷,将中医药术语翻译研究类型扩大到应用文本,探究文本功能、目标受众等非语言因素对制定翻译方法和策略的影响,从而丰富、完善术语翻译规范的研究理论。
  (2)提升中医药术语翻译研究方法科学性。以往术语翻译研究重规定、轻描写,本研究基于平行文本语料库,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文本对比分析,提取术语翻译方法、策略,进而制定翻译理论与规范。
  (3)满足社会对提升应用文本术语翻译规范性的需求。中医药应用文本翻译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转化性。作为研究成果的术语英译语料库将对推广中医药应用文本规范术语服务,提升译文质量和传播力发挥积极作用。
  (4)满足新时代对中医药高级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掌握多元化术语翻译方法和策略是新时代优秀中医药译者必备的能力,本课题研究成果将用于指导术语翻译教学实践,增强学生术语翻译能力,更好满足中医药海外传播及翻译市场对译者能力的要求。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最终成果是中医药应用文本术语英译语料库。将中医药应用文本划分为中医药科普读物、科研论文、政府文书、字幕翻译等六种文本类型,收集、整理中西方较为权威、传播效果较好的英译本,提取、整理其中的中医药术语,构建中医药应用文本术语语料库,并以EXCEL表格的形式呈现,每个表格分为五栏:English(英语术语), Chinese(中文术语), Category(术语类别)、Text Type(文本类型)、Source(术语来源),共计13万字。术语库由8个表格构成,具体内容如下:
  ①中医药科普读物术语库(表1和表2):表1术语来自于The Web that has no Weaver—Understanding Chinese Medicine(无人编织的网:理解中医),该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西方和东方治疗实践的权威指南之一,语言通俗,深入浅出,为西方畅销科普读物。表2术语来自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Medicine—in Comparison with Western Medicine(打开中医之门:针对西方读者的中医导论),从西方目标受众的角度出发,通过把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真实地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诊断与治疗以及临床常见疾病。
  ②中成药说明书术语库(表3):语料来自广慈堂(Guang Ci Tang® Chinese Medicine)网上产品简介。Guang Ci Tang(广慈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美国领先的中药品牌,以质量、疗效、安全性和可负担性而闻名。
  ③中医药政府文书术语库(表4和表5):表4语料来自2020年发布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表5语料选自2016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④中医药字幕翻译术语库(表6):语料来自中国首部反映中医药文化的系列记录片《本草中国1》。
  ⑤中医药公示语术语库(表7):语料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七部分医疗卫生,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医疗部分,以及上海市地方标准中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的第8部分。
  ⑥中医药学术论文术语库(表8):语料选自中医杂志英文版(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TCM)与美洲中国医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AJCM)当中的术语。
  本项目基于术语库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交际语境下中医药应用文本术语翻译原则与方法、中医药术语翻译的标准化与多样性研究,和中医药术语翻译的语境观综述。重要观点、对策建议列举如下:
  (1)交际语境下中医药应用文本术语翻译原则与方法研究
  为提升中医药应用文本术语翻译的质量和传播效果,本研究从交际语境出发,基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提出术语翻译的三个原则:交际功能性、文化协调性和语言规范性,并以中医药代表性文本为例,分析中医药信息型和/或感染型文本中术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案例分析表明,明确术语原文的目的以及译文的功能,充分考虑社会文化背景、目标受众、译文媒介等因素的制约作用,有助于译者正确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生产出既能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又易于目标受众接受的术语译文。
  (2)中医药术语翻译的标准化与多样性研究
  为更加清楚地认识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和多样化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本研究从社会背景、情境语境两个方面分析国际语境对中医术语翻译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通过对中医术语翻译标准的主导性、复杂性和差异性分析,指出“多样性”概念是对“标准化”这一核心概念的补偿,有助于提升中医术语翻译的合理性和规范化。通过选取中医典籍、论著和教材三种文本,结合中医教学实践,对不同交际语境下术语翻译标准的差异性进行了探索。
  (3)中医药术语翻译的语境观研究
  对以往国内外关于中医术语翻译语境的研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展望。结果表明:①相关研究日益增多,但是与中医术语翻译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研究相比,语境研究相对比较薄弱;②研究领域逐渐扩大,但仍呈现碎片状,无法从整体上考察中医术语翻译的语境;③研究方法和视角日益多元,但实证研究数量较少,从传播学、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尚不多见,缺乏更具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介入。鉴于此,本文提出提高对中医术语翻译语境因素的重视度,加强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实证性。
三 成果的主要价值
  (1)丰富、完善术语翻译规范的研究理论。本研究将中医药术语翻译研究类型扩大到应用文本,探究文本功能、目标受众等非语言因素对制定翻译方法和策略的影响,从而丰富、完善术语翻译规范的研究理论。加强中医药术语翻译研究的科学性。本研究基于术语语料库,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比分析,提取术语翻译方法、策略,进而制定翻译理论与规范。
  (2)促进中医药高级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本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术语翻译教学实践,增强学生术语翻译能力,更好满足了中医药海外传播及翻译市场对译者能力的要求。提升应用文本术语翻译规范和质量。作为研究成果的术语英译语料库对推广中医药应用文本规范术语服务,提升译文质量和传播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3)提升中医药应用文本术语翻译质量和传播效果。将构建的中医药应用文本术语库应用于中医药翻译实践,帮助译者从文本功能出发,对不同文本中的术语进行变通翻译,从而产生符合行业规范,能被西方读者接受的术语英译。推动中医药应用文本翻译教材建设。术语翻译能力是中医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将中医药应用文本术语库与理论融入教材编写中,极大促进了中医外语和翻译专业学生的术语翻译能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