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双语词典中学科术语的处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28 来源:

  复旦大学黄锦鸿主持完成的全国科技名词委科研项目“双语词典中学科术语的处理研究”(项目批准号为:WT2021032),最终成果为系列论文《从冬奥会术语谈英汉词典的修订》等。课题组成员有:高永伟、施阿玲、杨上。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项目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双语词典中学科术语的处理问题,特别聚焦于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中的术语现象。以一篇博士论文和三篇期刊论文的形式,我们在学科术语处理领域取得了有关解剖学术语、医学术语、体育术语、计算机术语的研究成果。本项目的意义在于为双语词典的编纂与修订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同时为学科术语处理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1)博士论文《多维视角下中国近代汉语解剖学术语的形成与演变研究》
  本文以近代解剖学术语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成和演变情况进行考察,探讨这类术语译名的演变机制以及影响它们演变的因素。基于术语学视角、构式化理论、福柯的社会学理论(其中的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话语理论)和译者主体(间)性视角,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①汉语解剖学术语在近代的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什么特点?②近代汉语解剖学术语演变的机制是什么?③近代汉语解剖学术语演变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本研究采用语料分析与理论架构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整体梳理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历时分析、共时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语料来源以25本近代英汉词典为主,解剖学教材和近代报刊中的数据为辅。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①近代的解剖学术语翻译可分为三个时期。a.在初期(1851年之前),英汉词典中收录解剖学术语的数量较少,词典文本之间有借用术语译名的情况。编者们常使用术语民族化的翻译策略,借鉴中国古典汉字、已有汉语词语或中医传统术语来翻译这些术语。在该阶段,来华西人特别是传教士主要承担了解剖学知识的翻译工作,国人则更多地在协助翻译和润色文字方面起作用。b.在集中期(1851年至1927年),英汉词典中解剖学术语收录的数量大为增加,词典文本之间对解剖学术语译名的沿用现象仍然很显著。广泛存在借用中国古典汉字、已有汉语词语或中医传统术语的情况。新造汉字或汉语词语,以及使用日译名在这时期也十分常见。术语民族化和国际化的策略并用。在集中期的第一阶段,来华传教士仍是翻译的主体。在第二阶段,译者主体则包括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及国内知识分子。在集中期,解剖学术语译名不规范的情况犹存。c.在规范期(1927年至1949年),英汉词典中收录的解剖学术语数量较多,一词多译的现象大为减少,对规范译名的采用增加。国内知识分子是这阶段解剖学术语翻译的主体。对中医传统术语的借用也大大减少,只有一小部分古典汉字得以继续使用。许多日语译名成为规范译名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做法更多地属于摆脱传统,进一步促进了术语译名的国际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②本文所探讨的骨骼学术语、神经学术语、脉管学术语三类术语中都存在译名在概念义或形式层面发生构式变化的情况。以中国近代英汉词典文本为主、教材报刊为辅,本文剖析了1822年至1949年间nerve十几个汉语译名的演变,并分析了近代nerve的几个典型汉语相关构式的构式变化和构式化。研究发现,“筋”“X筋”“筋X”“系”“X系”“系X”发生了暂时性的概念义上的构式变化;“腦筋”“X腦筋”“腦筋X”“腦系”“X腦系”“腦系X”“腦線”“X腦線”“腦線X”发生的则是形式上的构式变化;只有“神經”“X神經”“神經X”在近代实现了构式化。
  ③近代解剖学术语译名演变涉及的原因较为复杂。本文以术语与其译名的特性、福柯的社会学理论和译者主体(间)性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数据的分析,从多个角度论述语言、知识、话语等层面的因素如何共同影响这类术语译名的演变。研究表明,近代解剖学术语译名的演变是受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我们需要以多方面、综合的视角来分析,以期更深入地认识这一阶段术语翻译的历史。
  本研究的发现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理论层面,综合运用术语学、语言学、社会学、翻译学的理论视角,深入剖析了近代解剖学术语翻译的形成和演变,对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术语及其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在实践层面,对当代英汉词典改进术语的编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期刊论文《大型汉英词典医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探析——以“术语在线”为参照》
  本文以“术语在线”网站中的规范术语译名为参照,探讨《汉英大词典》《新时代汉英大词典》《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三部汉英词典中医学术语的译名规范化程度。研究发现,这三部词典中医学术语的译名规范化程度仍然不够,“术语在线”的规范医学术语可适当收录进汉英词典中。应从译名确切性、译名常用程度、术语的多义性和跨学科性、术语定名的系统性、译名缩略形式的处理等方面加强大型汉英词典医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旨在推动“术语在线”中的规范化成果在汉英词典编纂中的应用,提高这类词典的使用价值,并增强汉英辞书在我国术语规范工作中的传播和推广作用。
  (3)期刊论文《从冬奥会术语谈英汉词典的修订》
  本文以《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中的规范术语译名为参照,探讨《英汉大词典》《新世纪英汉大词典》两部英汉词典中冬奥会术语的处理情况。研究发现,这两部词典和《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在冬奥会术语收录和翻译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两部词典应适当收录《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中的一些常用术语。结合若干实例,从术语及其译名的动态性与系统性、术语译名的确切性、译名的规范化与常用性、术语在不同学科或分支学科之间的定名四个方面提出英汉词典和术语手册在冬奥会术语改进上的建议,以期对它们在今后的修订中进一步提高其整体质量和实用价值有所裨益。
  (4)期刊论文《计算机术语的构词与英译——以《世纪汉英大辞典》中计算机术语为例》
  本文以吴光华主编的《世纪汉英大辞典》(上、下卷)中的计算机术语为语料,分析其构词特点及英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方法,并将该词典中的计算机术语与《汉英大词典》(第3版)、《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2版)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3版)的译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该词典中的计算机术语分布领域较广,语义较为抽象,以偏正式复合词为主,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英译方法,但部分术语的译名不够简洁,存在不统一和误译的现象,有待完善。
三 成果的主要价值
  本项目取得的成果为双语词典中学科术语的处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角度和方法。博士论文的多维角度研究框架为学科术语演变的探讨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视角,而三篇期刊论文对特定类别术语的规范化、在双语词典中的编纂和处理的剖析为改进词典中的学科术语处理提供了较丰富的实证,为双语词典中学科术语的编纂与修订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效益。这体现在我们的期刊论文获得了较多的下载量,如已经发表的论文“大型汉英词典医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探析——以‘术语在线’为参照”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量为137次,引用率为1次;最新发表的论文“计算机术语的构词与英译——以《世纪汉英大辞典》中计算机术语为例”的下载量为37次。这些成果为提高双语词典的质量和实用性,为双语词典在学科术语的编纂与修订、专业术语翻译与规范提供了具有实用性的指导,以及在推动专业术语的翻译与规范化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总的来说,本项目的成果为双语词典中学科术语处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