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术语编纂中的知识组织原则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5-02-28 来源:
  西北大学郑洁主持完成的全国科技名词委科研项目“术语编纂中的知识组织原则与方法”(项目批准号为:ZC2021029),最终成果为系列论文《术语编纂的知识组织方法研究——以语言学词典为例》等。课题组成员有:耿云冬、刘润泽、王淼、蔡红岩、刘慧。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旨在从知识组织视角探讨术语编纂的原则与方法,形成术语编纂中的知识组织方法理论框架,并将其应用于人文社科领域术语词典编纂的评价与设计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从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组织视角来研究术语编纂原则与方法,既是对术语编纂研究理论自觉的深入和方法体系的充实,亦对国际与国内辞书学和知识组织相关理论发展有所裨益。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鉴于知识组织理论体系庞杂,本课题一方面通过相关文献细读,爬梳国内外知识组织研究,提炼出系统性、功能性等基本特性,结合术语词典编纂的知识存储、知识检索等基本功能,作为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人文社科特定学科术语语料进行文本分析,从术语编纂的系统性知识存储、功能性知识检索等层面展开研究,从方法论层面构建术语编纂中的知识组织理论框架。三篇已发表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术语编纂的知识组织方法研究——以语言学词典为例》一文(《外语学刊》,2022(01))是继主持人前期研究——《知识组织与术语编纂的同构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02))与《知识组织视角下的术语编纂新解》(《中国科技术语》,2020(04))两篇文章之后,对知识组织视角下的术语编纂方法的初步理论探索。该文从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专门科学方法)梳理了知识组织方法作为理论基础,并围绕知识组织的系统性和功能性两大基本特性,对三部中国语言学词典尤其《语言学名词》的术语知识分类与知识编排进行文本分析。本文借鉴知识组织理论要素,为术语(编纂)学带来视角和理论方法创新,提出知识组织方法是沟通术语系统、知识系统与词典系统的桥梁,并初步构建了术语编纂的知识组织方法框架。源于图书分类和图书编目的知识组织,呼应术语编纂的知识分类和知识编排等方法。知识分类是知识序化的基础,强调基于相对性的知识整合,通过对术语整体的分类标引、知识元链接和知识元分类等具体方法,以不同颗粒度沟通词典系统、术语系统和知识系统;《名词》的知识分类方法实现了面向社会各界的科技名词规范这一主要功能,体现为知识体系、知识集合和知识单元三个层级的规范化构建方法。知识编排是知识序化的保障,强调基于关联性的知识整合,通过不同编排顺序及其组合,实现知识重组和知识整合;《名词》的编排方法(顺序)大致以逻辑(属种或派生)顺序辅以历史顺序,反映普遍的思维方式。
  《知识检索功能框架及其在图情术语分析中的应用》一文(《图书馆》,2022(01))是在上文基础上的进一步跨学科(cross-disciplinary)探索,以知识组织的功能性作为切入点,聚焦知识检索这一知识组织的基本功能,探讨其定义、主要指标和影响因素,并将该框架应用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前630个词条的知识组织方法反思。知识检索功能框架包含有效性和增效性两个外延:有效性以查得全和查得准为主要指标,以同义控制、优选术语等为主要考虑因素;增效性是基于特定领域知识多维性原理的特色设计,超出潜在用户对有效性指标的基本心理预期,以知识增值为主要指标,以概念协调为主要考虑因素。文本分析表明:《名词》基于词频和术语命名原理,采取优选和又称这两种同义控制方法,并对五类成因(学科领域、应用范围、理论视角、历时演变和语言文化)导致的概念多样性通过三种方法(定义谱系、区别特征和外延特征)进行协调,其柔性知识组织方法兼顾了术语知识检索的有效性和增效性。首先,“定义谱系”借鉴图情专家钟立信、叶继元两位先生在研究“信息”的定义时提出的观点,拓展出广义狭义对照、应用范围对照、理论视角对照、历时特征对照及文化异同对照这五种定义谱系,分别对应上述五类成因;《名词》针对不同的概念多样性成因,使用了相应的释义元语言或标识,初步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定义谱系。其次,区别特征就同一概念(即术语)的不同理解维度而言,指可区分不同学科领域、应用范围、理论视角、历时特征或语言文化的概念特征;《名词》的区别特征与上文的释义元语言或标识一起构成定义谱系的约束条件,既能突显狭义定义的独特内涵,又能与其他维度的定义相对照。再次,外延特征是描述概念外延的各个客体或要素,《名词》对部分内涵定义解释力有限的术语补充了外延特征。总之,知识检索的有效性以知识序化为前提,知识检索的增效性以知识增值为保障。信息或情报检索通常以查全率和查准率等作为衡量检索有效性的指标;信息时代加速了知识的跨界流动与融合,专业词汇是跨界知识融合的语言结晶,知识检索的增效性则顺应了这一知识交流背景,通过概念协调方法,将源于不同学科领域、应用范围、理论视角、历时演变和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多样性概念进行多维度关联和对照,促进知识增值。
  A Review and Methodological Reflection o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tudies一文(Atlantis Press, 2022)通过作者近年对相关文献的研读与思考,回顾了国际和中国的知识组织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讨论了它们对术语编纂研究的启示,并围绕系统性、功能性和适应性提出了面向术语编纂的知识组织方法框架。文献综述一方面揭示了中国和国际知识组织研究的异同,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通用型、学科领域型或跨学科领域型知识组织应用研究,但理论研究各有特点:国际知识组织理论研究围绕知识组织原则、方法、理论基础以及KOS类型与功能等多元主题分别展开,形成较为松散的知识组织领域理论体系,而国内知识组织理论研究以知识组织理论为主线,展开渐次深入、系统的理论构建,并日益关注大数据环境下的领域知识组织方法(如苏新宁、宋培彦等学者)。文献综述另一方面揭示了知识组织与术语编纂研究的交叉点与侧重点,二者的交叉之处在于领域知识组织研究,由于学科特点尤其主要研究对象不同,知识组织领域侧重文献为主的知识组织研究,术语编纂领域则侧重术语为主的知识组织研究,后者对概念分析的精深度和多维度要求较高,并可借助知识组织相关理论要素来探讨自身理论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基于上述思考以及相关文献综合,该文围绕知识组织的系统性、功能性和适应性,对《术语编纂的知识组织方法研究——以语言学词典为例》一文的初步方法框架进行了完善,补充了三大特性的相关表述和具体方法,并提出术语编纂中的系统性研究、功能性研究和适应性研究三条路径。
三 成果的主要价值
  本课题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体现在两方面。其一,通过方法论反思和理论框架构建,拓展了术语编纂的理论深度,从知识组织视角创新了术语编纂方法体系。其二,对国际与国内辞书学和知识组织研究具有理论反哺作用。诚然,创新并非也无法全新,叙词表、本体、词向量等知识组织的技术方法在国内外术语学界已发展较成熟,本课题立足于术语编纂理论方法研究,基于相关文献,提炼出具有新意的概念或观点。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在于:术语编纂中的知识组织原则与方法侧重于学理层面,但仍将有助于从知识组织过程角度优化术语词典及其他专科词典的编纂方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