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阿拉伯语科技名词复合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28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牛子牧主持完成的全国科技名词委科研项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阿拉伯语科技名词复合结构研究”(项目批准号为:WT2019004),最终成果为同名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有:庞博、盖伟江。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大数据百科全书术语表”(以下简称“术语表”)及释义的阿拉伯语翻译工作过程,以及最终形成的阿拉伯语译文中的科技名词定稿。本研究的有以下目的:
  首先,借助已有工具书和互联网,查询得出、或自行翻译“术语表”的所有词条。
  其次,以“术语表”的翻译工作为契机,对阿拉伯语科技术语的研究现状形成大致的了解。
  再次,通过对“术语表”译文的整理和分析,以其为例,初步观察阿拉伯语科技术语的总体特点。
  最后,通过对“术语表”的翻译,结合认知语言学、认知术语学等理论,尝试总结阿拉伯语科技术语构词思路的原则和方法。
  无论从阿拉伯语词汇学的角度还是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看,本研究均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首先,本研究为阿拉伯语词汇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角度。我国学者对阿拉伯语词汇学的关注虽然由来已久,著述颇丰,但总体而言思路较为传统,多关注文史类的语料,尚未在研究中引入现代科技的视角。本研究从科技术语的角度切入进行词汇学研究,丰富了我国阿拉伯语词汇学研究的内涵。
  其次,本研究是对认知语言学和认知术语学有关理论和方法的一次有益尝试。近年来,在阿拉伯语词汇学研究中引入认知语言学视角虽是我国青年学人的新兴研究思路,但科技术语依旧难以进入他们的视野。然而,科技术语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范畴化、概念化之后认知结果的体现,恰恰是认知语言学最为贴切的研究对象。1998年,俄罗斯学者率先提出了“认识术语学”的概念,其所涉理论和研究方法是值得其他语种词汇学研究者借鉴参考的。
  再次,本研究也有利于激发阿拉伯语本身的生命力。在阿拉伯各国,阿拉伯语在科技领域的日渐式微是不争的事实,也引发了众多阿拉伯学者的忧思。现阶段阿拉伯语科技术语的术语管理水平与力度均十分有限,本研究有利于彰显这门古老语言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也敦促了我国阿拉伯语学者从全新的角度对其进行学习、运用和研究。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经过整理阿拉伯语科技术语相关的既有文献,首先指出了标准阿拉伯语在本土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比较严重的缺席状态:在阿拉伯本土的高校与研究机构,英语等西方语言是开展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媒介,很多科技术语虽然有对应的阿拉伯语表达,编辑出版的术语词典却非常罕见,项目组咨询的阿拉伯籍专家甚至还提供了“内部交流”的excel格式词汇表,部分术语的阿拉伯语对应表达尚未得到规范和统一。可见,阿拉伯国家术语管理、术语维护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与阿拉伯语在科技领域的日渐式微互为因果。
  本研究通过对“术语表”中已经存在对应阿拉伯语表达的一部分术语及译文进行观察和整理,发现这部分术语虽然已存在对应的阿拉伯语表述,但实际上其原文均非阿拉伯语。结合“术语表”中的这一现象,译者还观察了阿拉伯专家提供的少量词典和词表,发现所谓“科技术语”对于阿拉伯语而言,几乎全是从英语等西方语言译入。在术语翻译过程中,阿拉伯语十分纯粹的“输入语”身份表明,阿拉伯国家的“术语话语权”也比较薄弱,而这是由其科技创新水平决定的。
  尽管如此,阿拉伯语科技新闻和有关评论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科技术语证明,面对各种新兴的现象、概念和理论,阿拉伯语这门古老的语言具有足够强大的阐释力,而这一阐释力的运作规律则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以及阿拉伯语复合词构词规律来解释。
  纵观“术语表”的翻译过程和结果,可见其中词条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已经存在约定俗成阿拉伯语对应表达的,二是未见既有阿拉伯语对应表述、但与其他词条的阿拉伯语表述存在可比性的,三是未见既有阿拉伯语表述、亦无其他词条可供参照对比的。
  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况的词条,译者的工作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查找与鉴别。从结果来源看,“术语表”中词条存在既有译法的多见于网络资源,如维基百科和各阿拉伯语新闻网页(详见报告脚注),可见词条较新。词条绝大多数为名词性短语,属于形容词短语、正偏短语或复合型短语,复合型短语又包括形容关系与正偏关系相混合、含有介词短语的混合型两种。
  如前所述,对于“术语表”收纳的词条而言,阿拉伯语始终处在“译入语”的位置。与词条的英语或中文的原文词汇结构相比,阿拉伯语译文的短语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
  (1)约定俗成与创新相结合
  科技术语专业性强、意义单一,通常情况下大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方法和译名,对于既有译法译者必须予以采纳,即使一些词条的既有译法与“术语表”的中文原文在措辞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阿汉两门语言语法规则和词汇缩略的习惯不同。
  “术语表”中大部分词条未见对应的阿拉伯语表述,译者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构词:
  ①沿用既有的阿拉伯语术语为模板,保留其复合结构,根据需要对某一部分进行替换或增删,例如,对模板复合词的定语、偏次等进行替换,或在原模板复合词的基础上根据词义需要和语法规则增加新的成分,如介词短语、区分语、同位语等等。
  ②当译者无法根据既有的阿拉伯语术语为模板进行类比时,则应在充分理解术语含义的前提下,根据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的有关理论,在“概念网络”中,根据语法规则进行复合词的构词,形成或形容关系、或正偏关系、或两者混杂的复合词组。
  ③“术语表”中有极少数词条违背了科技术语“多为名词性”的普遍规则,必须处理为完整句而非复合词。这些词条多为名人名言、书名等,按照阿拉伯语句法的有关规则进行翻译。
  (2)逻辑性与修辞性相结合
  科技术语反映客观现实,无感情色彩,有着严格的定义,语义界限明确。因此在阿拉伯语译文的构词过程中,译者通过以下策略来体现词义的微妙区别:
  ①通过名词的泛确指体现强调类别与强调数量的区别;
  ②通过动词的不同派生形式(及物与否)体现动词与名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通过对近义词的辨析和选择,达到消除歧义、明确语义界限的效果。
  语言风格严谨的同时,很多科技术语的用词又会体现出明显的修辞色彩,隐喻的手法在科技术语中尤为常见,这主要是通过“老词新用”的思路达成。
  (3)对翻译痕迹和外文字符的有意保留
  一般而言,“翻译腔”被认为是不成功译文的特点,但是在科技术语的翻译中,翻译痕迹往往需要保留。因此某些技术及现象的阿拉伯语译文体现为对原文(多为英语)的纯字面翻译,并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词组结构。此种情况下,多采用形容关系复合词对应原文的形容关系,采用正偏关系复合词对应原文的从属、主谓、动宾关系。
  在科技术语中,插入一些外文字符也是符合惯例的。在阿拉伯语译文中,被插入的外文字符与外文缩写一般整体上作为名词看待,在构词中处理为偏次、被修饰语、受词等成分。
三 研究的主要价值
  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一方面,本研究将阿拉伯语科技术语引入阿拉伯语词汇学研究的视野,提升了后者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本研究也为起源于俄罗斯学界的“认知术语学”拓宽了研究领域,检验了其理论方法,丰富了认知语言学的内涵,为国内外学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此外,本研究作为翻译研究,还能够为阿汉互译的有关理论和技巧提供借鉴,甚至为阿汉互译学科开辟“科技翻译”的新领域,有利于该学科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也十分显著。
  首先,阿汉对照“术语表”的形成,有利于为科技术语词库、数据库、多语种平台等产品的建立与维护提供基础,进而为未来可能的阿汉科技词典的编纂贡献绵薄之力。
  其次,本研究通过对阿拉伯语词汇学及阿拉伯语语法学其他方面的丰富和延展,不仅能从全新的角度指导阿拉伯语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中的阿拉伯语更为全面、更具时代感,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