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叶其松主持完成的全国科技名词委科研项目“汉语术语学术语系统的整理与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017004),最终成果为《汉语术语学术语词典》。课题组成员有:杨福义、彭蔚、王祥茹。
国际术语网(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erminology,简称TermNet)官网上写着一句话:There is no knowledge without terminology(没有术语也就没有知识)。这个颇有些哲学意味的口号是由国际术语网负责人肖伯乐(Sauberer G.)女士提出的。肖伯乐女士身为德奥术语学的传人,深知学科术语集与其知识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整理术语集是任何一个学科发展史中的基础性工作。
20世纪60—70年代,术语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术语亦趋于完善。术语学的术语体系既是其知识体系的表征,又是开展术语工作的工具,或者说,“元语言”。1968—196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与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有关的若干国际标准之中,也包括《术语工作词汇》,这个国际标准收入术语学、术语工作有关的术语大约70个。该国际标准在1990年修订以后,共收入术语136个,分为客体与现实、概念、定义、术语、词汇、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理论与实践7个组成部分。此标准2000年再次修订,拆分为两个标准——《术语工作 词汇 第一部分 理论与实践》和《术语工作 词汇 第二部分 计算机应用》。以上述国际标准为基础,各国术语标准化组织制订相应的术语学或术语工作词汇表。我国1994年公布国家标准《术语学基本词汇》(GB/T 15237—1994),2000修订为《术语工作 词汇 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GB/T 15237—1994),1998年公布配套标准《术语工作 计算机应用 词汇 》(GB/T 17532—1998)。1983年全苏科技信息分类与编码科学研究所(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ехническ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и и кодирования, 简称ВНИИКИ)编写《科技术语标准化·术语词典》。1990年,苏联科学院科技术语技术委员会出版萨姆布罗娃(Самбурова Г.Г.) 编写的《术语学家词典:专业术语集整理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概念与术语》,该词典收入该领域的概念和术语53个。北欧术语中心曾制定《术语学术语》,收入76个概念和术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从学理出发,编写不同类型的术语学词汇表和术语词典。1997年,国际学术期刊Terminology刊发英国学者萨格(Sager J.C.)等人编写的《术语学术语词典》,这是多语种的术语学词汇表,收入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术语253个,并配有释义。2001年,奥地利学者费尔伯(Felber H.)在其著作《术语学、知识论和知识技术》后附一个专门的术语学词汇表并配有解释。俄罗斯在词典学、术语学的研究素有传统,该国术语学家编写若干种术语学术语词典。1984至1985,俄罗斯术语学家列依奇克(Лейчик В.М.)尝试对术语学术语进行完整的整理,这项工作后来由格里尼奥夫(Гринев С.В.)接续,并出版《术语学术语历史系统词典》(2000),这是一部按系统编写的术语术语词典,共收入术语学术语3245个。编者从术语学的3个基本范畴——客体、过程与状态、属性与度量出发,划分出术语学、术语组织、术语信息、术语文件,专业词汇、专业词汇单位、术语成份;术语集的参数、术语的属性、术语编纂的参数,术语过程与现象、术语活动共12个次范畴。术语词条内部的术语按术语演进的时间顺序排列。这部词典不论是从收词数量,还是组织编排原则都极富创新性。2006年,俄罗斯术语学家塔塔里诺夫(Татаринов В.А.)编写的《术语学百科词典》出版。这是第一部俄语术语学百科词典,收入词条约300条,除包括术语学的概念和术语以外,还将代表性的术语学家、术语学著、组织列作条目,体现学科百科词典的特点,词条内容也相当丰富。
除纸质词典外,各国学者编写网络版术语学术语词典并尝试建立术语库。加拿大政府术语和语言语料库(TERMIUM Plus)中嵌入一份多语种术语学词汇表,包括英、法、俄、汉、阿拉伯、西班牙6种语言并配有释义。国际术语网德国、英国、奥地利的学者研发TERMTERM数据库。它是带有规范性质的多语术语库。截至2013年,该术语库包括德语术语1350条,英语术语1900条,法语术语950条和希腊语术语1100条。丹麦术语研究中心在DANTERM术语库基础上研发i-term术语知识库,其中包括术语库(i-term)、模型工具(i-model)、查询工具(i-find)、界面工具(i-view)。俄罗斯科学院术语中心舍洛夫(Шелов С.Д.)组织研发ТБЗ НТ知识库,共有13个子库组成,术语学子库依据的材料是萨姆布罗娃编写的《术语学家词典:专业术语规范化理论和实践基本概念和术语》。
从术语学术语编纂的时间顺序来看,与术语工作相关的几个国际标准是“源”,各国国家标准、各类术语学词汇表和术语词典是“流”。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国家标准相较于国际标准已有所差异;由于学科发展的差异,各国学者所编的词汇表、词典与国际标准差异更大。汉语术语学术语的汇编既要考虑术语学的基础,也要考虑我国术语学、术语工作的实际。
首先要解决的是术语的来源问题。上面提到的术语标准、词汇表、术语词典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但更要注意收集以汉语为描写对象的本土化术语理论、我国术语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术语。为了收集后一部分术语,我们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刊物《中国科技术语》(1985-2017)为来源,选取研究性论文185篇,运用术语抽取技术,提取《汉语术语学词汇表》(简称《词汇表》)共计6070个。依据术语使用的频率、编者自身的认识,对词汇表进行两次筛选后,留下305个术语。虽然这些术语中绝大部分来自外语,但是它们数词出现在汉语语境之中,表明它们具备在汉语术语学中留用的基础。此外,词典收入“名词审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等体现我国术语工作实践的术语。
运用《术语工作 词汇 第一部分:理论与应用》(GB/T 15237.1-2000)、《术语工作 辞书编纂基本术语》(GB/T 15238-2000)、《术语工作 计算机应用 词汇》(GB/T 17532-2005)等国家标准、萨格等所编《术语学术语词典》、塔塔里诺夫所编《术语学百科词典》、《术语学、知识论和知识技术》、《术语学手册》后附的术语学词汇表,参考克里斯特尔(Crystal D.)所编《语言学词典》、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语言学名词》、理查兹所编(Richards J.C.)所编《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制成《术语学术语表》,共计378条。这些术语是在不同国家、不同语种术语学研究和术语工作实践中被反复运用的,应当被视为术语学这门学科的术语体系的核心。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术语的编排问题。术语词典可与语文词典相仿,采用按字母顺序排列条目。这种排列方式无法体现学科的知识体系,最佳的编排方式是按照术语的内容排序。前文提到的、与术语工作有关的国际标准、格里尼奥夫所编的《术语学术语历史系统词典》采用的是按照系统排序法,具体来说,它们以若干范畴为出发点,按照术语的内容来排列词条。本词典得条目也采用系统编排法,具体来说,是主题排序法。按照术语学的学科内容,首先划分出“术语学及其学科体系”“概念与概念体系”“理论术语学”“应用术语学”4个主题。主题在细化为子主题,子主题内部的术语按照称谓的概念内容进行聚类,建立若干术语场术语场或子场内部的术语则按照概念层级关系分类。本词典中包含的主题如下图所示:

对于术语学而言,“专业词汇的类型”子主题是最为发达的,进入其中的术语数量最多,纵向层级的深度也是最多的。进入不同子领域的同一术语,其内容并不相同,词典用上标的数字体现这种主题多义性,例如equivalent1(对等词),equivalent2(全等义)分别属于“专业词汇的类型”、“术语数据库”两个子主题。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本词典所反映的术语体系相对不完整,一些称谓重要概念的术语似乎缺失的。应当强调的是,任何术语体系的完整都具有相对性,随着学科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其概念体系、术语体系也始终处于变动状态。汉语术语学仍处于上升期,它的知识体系相当不稳定,出现术语的空缺是正常的,这可能是在收集、整理过程中术语遗失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体系相关概念的术语尚未出现或尚未稳定。
汉语术语学术语体系的不稳定还表现在同义现象相当普遍。在词典列条时,优先选用国家标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公布的《语言学名词》、权威工具书中使用的术语为条头。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则选用更为我国学者接收的术语作为条头。与条头同义或近义的术语作为“又称”。用作条头和又称的术语都收入正文后的术语附录之中。附录中还有一些术语目前不具备单独列条的资格,它们出现在相关条目的释文之中。随着汉语的术语学的发展,这些术语未来有可能单独列条。
词典为条头术语配备英语、俄语对等词,其依据是不同语言术语所称谓的概念对等,而不是术语所谓的国际形式。例如,术语学中的“概念”通常指学科领域使用的科学概念,英语用concept表示,俄语用понятие而非与英语音似的концепт表示。在俄语学术传统中,концепт表示与某一民族认识、文化等相关的概念。
总体而言,本词典是以描写汉语术语学术语为宗旨的。前辈学者曾经指出:“每部词典都是一种世界观。”本词典呈现的是编者对汉语术语学术语的认知和观察,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专家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