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张晓峰主持完成的全国科技名词委科研项目“国际海事公约重要词汇转化为涉海学科术语研究”(项目批准号为:YB2021025),最终成果为专著《涉海术语学研究》。课题组成员有:师可可、王越、谷婷婷、张梓薇。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该项目主要解决“国际海事公约”重要词汇已经转化了中国科技术语的现状,从而分析中国科技术语和国际海事术语的接轨程度。该项目能够从术语的管理、术语的使用与宣传、中国术语与国际术语的接轨程度等多角度地考察我国海事术语的使用现状,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该项目分预研究和全面研究两个部分,预研究是选取“国际海事公约”中最有代表性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简称SOLAS公约)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将公约的词汇分解,并提取其中的术语和名词,将这些术语和名词输入到我国的“术语在线”上进行比对,从中得出结论来。《SOLAS 公约》作为重要的海事公约,首先在术语总占比中,航海和船舶工程收录占比最高,说明了“术语在线”收录科技术语的科学性,满足下列规律:主学科关注的公约词汇较多,相邻学科次之,关联小的学科不收录。其次,部分术语被两个科学收录,但某些术语没有被适用的学科收录,反映出“术语在线”对适用范围较广的术语未做到细化,而且存在学科间协调的问题。再次,部分术语被三个及以上的学科收录,反映出 《SOLAS公约》中术语的跨学科性,对术语收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困扰,同样也存在学科间协调的问题。最后,《SOLAS 公约》中应用广泛的术语过半未被“术语在线”收录,说明了“术语在线”平台术语资源的不完善。这一研究方法的范式被用于《涉海术语学》著作第三章的研究方法上,只不过是在著作中缩小了研究范围,将研究的内容更具体,更加精准。专门研究《国际海事公约》已经做了定义部分,而没有扩大到公约的不重要名词。通过《SOLAS公约》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我国海事领域中哪个术语名词分委员会收录的《SOLAS公约》术语名词最多,以及收录到何种形态的术语名词多等多种方面,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如果要切实有效地研究好国际海事公约必须首先搭建特殊术语学理论,这就产生了创建全新理论,“涉海术语学”的由来。我们创立了涉海术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以涉海术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用于本项目中,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我们采用涉海术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值班标准国际公约》《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海事劳工公约》《国际载重线公约》《1969年国际吨位丈量公约》《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与救助公约》《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等8个主要公约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如:
(1)收录名词最高的公约是《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收录审定的主学科是航海科学技术学科,收录率达100%,收录率最少的公约是《海事劳工公约》如果按照收录词汇时间判断,收录率为0。针对8个国际海事公约收录率76.65%,如果覆盖整个的国际海事公约,我们可以估算至少70%,国际海事公约收录词汇最多的学科分别是船舶工程科技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航海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海洋科学技术科技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水产科技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2)学科关联可以通过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判断,同时还可以通过收录词汇的交叉度来判断。比如石油科技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表面看来和航海科学技术名词分委员会关联度不高,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搜寻词汇就不难发现,这两个学科是除了船舶工程科技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海洋科学技术科技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水产科技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外,和航海科学技术名瓷审定分委员会最有关联的学科之一了。
三 成果的主要价值
该项目催生了新的学科领域涉海术语学,在涉海术语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已经使用的涉海术语的传播规律、术语特征、术语的概念特征、术语的词形特征等独创性的研究,通过研究可以为其他相关术语学提供了研究方法。
此外《涉海术语学》的创立理论本身对于船舶工程、水产、航海、海洋科学四个领域有着参考价值,各学科在收集名词、审定名词等方面有了可以协同的方法。
本著作出版后同时会促进涉海术语学的纵深研究,相关专家学者可以根据本著作的研究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涉海术语研究的新探索。我国目前有很多的涉海类院校,这些院校通过对于涉海的趋同性和差异的角度对于涉海术语进行探索,这样可以进一步地规范涉海术语词,并带动涉海术语学的研究走向更深的研究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