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多模态视域下视觉语法建筑术语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26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王海峰主持完成的全国科技名词委科研项目“多模态视域下视觉语法建筑术语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为:WT2020023),最终成果为计算机软件《可视化建筑双语平行语料库系统V1.0》和系列论文《基于视觉语法多模态建筑术语库的理据及设计研究》等。课题组成员有:胡天国、李庆庆、王展、李桂春、钟京伟、庄乾花、代千千、刘小青。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在“中国建筑率先走出去”的翻译实践过程中,建筑领域的术语库建设方兴未艾,而以往术语库的构建多囿于文本术语对的单一模态,存在一定的适用局限性。尤其是建筑细分领域的术语具有多模态性的特征,这给我国新时代建筑术语库的研制和构建带来了新挑战,也为多模态建筑术语库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项目在视觉语法理论视角下,针对“建筑术语”的多模态性对建筑术语库的构建路径进行探讨,旨在对我国多模态术语库的建设进行有益尝试,试图探索为中国特色建筑术语多模态的翻译转向构建新路径与新理据。
  基于视觉语法视角,构建多模态建筑术语库的目标旨在助力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探索传统建筑文化和中国建筑术语标准输出新路径。其设计思路在不同层面体现为:首先,宏观层面上,基于视觉语法和多模态理论,以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面向翻译的术语编纂(GB/T 18895-2002)》为指南构建多模态可视化的建筑术语库;其次,在中观层面上,对术语进行科学地收集、录入、储存、加工、标注,使之成为能够提供规范目的转换词和检索功能的大数据库;最后,在微观层面上,对录入的单个词条信息进行组织、编排,结合术语所对应的多模态信息进行可视化的呈现。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1)建筑术语本体与翻译研究。每一门学科的术语都有其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建筑术语作为一门专业领域内的“科学”的语言,其取代了此前部分学科的弥漫性语言。与一般词汇不同,术语独特之处就是它的单义性,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并且建筑术语具有系统性,术语间的内部关系自成体系,其和概念、所指之间的存在互动关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语言障碍”随之出现了。这种障碍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不同学科之间。翻译帮助国家突破交流障碍,术语翻译帮助学科突破知识限制。传统建筑术语翻译用文字所指表征术语,通常属于模态内翻译;而使用图像能指来表征术语的形式不多见,模态间翻译的模式使用很少。随着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不断渗透,计算机科学逐渐改变了术语工作的方法和内容,人工智能使得术语工作少了许多繁杂的过程。
  (2)多模态建筑术语库研究
  术语库又称为自动化词典(姚洪朴 张树济 1990:30-32),其中包含术语、术语翻译和术语相关信息。多模态建筑术语库也包含这三个模块,术语是建筑专业领域海量的数据实体,术语翻译是建筑术语的标准译文和科学释义的规范表达,术语相关信息包括和建筑术语相关的图片、音频、3D动图、AR/VR虚拟仿真图像、建筑模型等等。根据语言学家Roman Jacobson概括,翻译可以分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Roman Jacobson 1959)。多模态建筑术语库的翻译实践囊括以上三类翻译类型。语内翻译发生在同一语言内,即“改变说法”,多模态建筑术语库当中反映为对术语的科学释义;语际翻译发生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反映在多模态建筑术语库当中就是对术语的准确翻译;符际翻译是指用非语言符号翻译语言符号,或者用语言符号翻译非语言符号,比如用手语翻译日常对话,反映在多模态建筑术语库当中就是用图像或者音频等符号翻译建筑术语。一个建筑术语概念可以用多个图像表达,而一个图像中隐含的建筑相关信息,却不是几个概念或文字所能表述完全的,这是建立多模态建筑术语库的根本立脚点。
  (3)多模态建筑术语库构建实践路径
  术语库在构建研制过程中,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本术语库构建宏观结构方面的问题包括:如何选择术语的排列原则(分类原则),如何确定术语库的主要结构,术语组合处理原则。本术语库构建微观结构方面的问题包括:词条如何选取内部编纂信息单位,对词条内的信息如何组织、编排以及使用什么样的体例等。微观结构要件包括:录入参数、形式参数、词源参数、属性参数、诠释参数、联想参数、语用参数、配例参数(刘青 2015:142-158)。
  (4)多模态建筑术语库服务
  多模态建筑术语库的服务方式包括在线检索服务和云服务。在线检索即登录多模态建筑术语库平台,在检索框内输入检索式,就可以得到相应的页面反馈。例如,输入建筑术语“桥”,点击“检索”后得到检索页面,其中包括检索术语总条数和分页显示等信息。在搜索页面,多模态建筑术语库还可以提供“筛选”、“导出”和“打印”的功能。云服务即在用户的需求之下,我们可以用多模态建筑术语库的Web API接口形式来调用术语库为客户服务。
三 成果的主要价值
  (1)跨学科、超学科学术领域研究。多模态建筑术语库本身就是跨学科的产物,它融合了语言学科和建筑学科。语言学科涵盖术语学研究、建筑术语语义表达、语用表达、视觉语法表达、术语标准化等,而建筑学科又可细分为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土木工程、风景园林等20多类。跨学科研究旨在融合不同学科门类,学科之间可以齐头并进,取长补短。同时,跨学科研究可以整合研究方法、科研组织形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等资源。超学科研究是多维度、多形态、多主体的,其立足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导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知识的网状聚合,超越原有的知识体系和范式,打破原有的学科边界(黄瑶 2016:37-45)。多模态建筑术语库融合了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动形成学科交叉融合,拓宽研究空间和研究视野,还可用于培养复合型学科背景人才。
  (2)建筑话语机辅翻译及翻译实践。海外工程项目的推进需要翻译做基础支持,而翻译的实际效果在某种程度也取决于术语和相关术语库的建设。术语具有许多重属性,具有认知、语言和传播三个维度,是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高玉霞 任东升 2020:113)。一项研究的应用往往十分复杂,包含各个层面的不同属性。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层面,多模态建筑术语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领域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效用,促进建筑工程数据分析,助力建筑工程语言体系建设,同时提升翻译质量和效率,促进建筑术语规范化。
  (3)助力建立中国建筑术语标准体系、中国建筑术语标准输出。中国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它基于中国深厚传统文化而有别于西方建筑文化。中国建筑术语是中国人民知识和智慧的结晶,不应在历史的长河里失去颜色,建立中国建筑术语标准体系有着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术语输出既要靠科技事业的发展,也应当要有自觉的战略筹划(李宇明 2007:5-10)。当今时代,大数据无处不在,它把世界、人类和信息联结在一起。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能够转化成人类能够获取的大数据形式,人们也可以将自己的数据信息输出到世界,这也是术语数据库的作用形式。术语的输出传播包含认知、语言多个维度,多模态建筑术语库实现了术语知识管理,在互联网时代助力建立中国建筑术语标准体系和中国建筑术语标准输出。

 


附件下载: